春聯前世
起初,漢朝的人們習慣在春節來臨時在門前設置桃符,這時的桃符就是桃木上面畫著神荼[shēn shū]、郁壘[yù lǜ]兩個神仙,按照東漢王充在《論衡》里引述《山海經》所說,神荼、郁壘是黃帝用來驅鬼的干將,人們相信有這倆人看門,百無禁忌。東漢張衡在《二京賦》里說:“度朔作梗,守以郁壘,神荼副焉。”這就是描寫當時洛陽的桃符風俗。之所以當時的古人用桃木為符,大約是因為桃木被人視為仙木,能壓邪驅鬼。
第一之爭
據記載,春聯最早由五代時后蜀國君孟昶發明。公元964年臘月三十,孟昶讓一位叫辛寅遜的大臣在桃木上寫下“新年納余慶,佳節號長春”的詩句,并掛在自己宮殿的門上,這便是中國的第一副春聯。
盡管一年后,后蜀便被宋朝滅亡,孟昶也做了亡國之君,不久死去,然而他卻為中國留下了春節貼掛桃符的習俗。
雖然學者們一般認為,最早見諸典籍的春聯是孟昶的那副,但是近年來,有學者新考證出,還有幾副要比孟昶的春聯還要早200多年的春聯。
這些春聯是學者們在存世的敦煌文書中發現的,根據推測是唐代寫就的春聯,第一副是:“三陽始布,四序初開。福慶初新,壽祿延長。”第二副則是:“三陽開始,四序來祥。福延新日,慶壽無疆。”學者們推斷,春聯和桃符開始混用的年代,可以再向前,推到唐代。
還有學者認為,南北朝的梁代劉孝綽才是春聯第一人,因為他罷官之后在自家門口貼了一副字:“閉門罷慶吊,高臥謝公卿。”
走進皇家
而桃符被春聯徹底取代,要等到明代。根據清代學者趙翼的考證,春聯是明太祖推廣開的,不過根據趙翼所引的《簪云樓雜說》所記朱元璋這段故事,一樣是一個戲謔的春聯玩笑:當時朱元璋定都南京,除夕前夜下令無論官員百姓,家家戶戶必須張貼春聯一副,朱元璋下令之后還自己微服出宮檢查春聯張貼情況,以此找樂。
結果他發現一家閹豬的人家竟然不貼春聯,查問得知是這家人沒來得及請人寫。朱元璋于是大筆一揮春聯一副:“雙手劈開生死路,一刀割斷是非根。”這已經是拿春聯找樂了。
白紙春聯
現在我們春聯都是用紅色宣紙寫的,但是在清代,皇宮里的春聯都是白色的宣紙或者白綢來寫的,想象一下,每到春節,故宮內外白紙白綢飄飄……列位讀者聽友,有沒有感覺誤入殯葬儀式的錯覺?之所以故宮的春聯是白色的,倒不是因為清代皇帝都喜歡行為藝術或者喜喪文化,而是現實的條件限制導致的結果——紫禁城里貼春聯的柱子大多是紅色的,如果紅柱子上再貼一個紅色底的春聯,就啥也看不到了。
春聯只有寥寥幾句,寫的卻是滿滿地喜氣和志氣;大紅的紙張,不再是原意的驅鬼,而是紅紅火火的熱切;力透紙背的墨跡,散發的是千年不變的對未來的美好期望。
在這辭舊迎新的日子里,合肥神州商標全體員工祝您:" 一家和和睦睦,一年開開心心,一生快快樂樂,一世平平安安,天天精神百倍,月月喜氣揚揚,年年財源廣進。2020年新年快樂!"
小編服務范圍:商標注冊,專利申請,版權登記,高新認定,軟件著作權,歡迎添加小編聯系電話(微信):13721044562